在传统戏曲中,扮演关羽的演员需要遵守严格的禁忌和仪式,这主要源于关羽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信仰。关羽被视为“武圣”和“关圣帝君”,在民间被广泛崇拜。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敬畏心理:扮演关羽的演员必须从心理上完成从演员到角色的转换,严格遵守为关公而设的一切禁忌。这种敬畏心理源于戏曲舞台扮演的特殊身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1]。
规范和规矩:在满清时代,关羽被供奉为“关圣帝君”,因此对舞台上表演关羽有严格的规范。例如,关羽在舞台上必须正坐,姿势要如庙里的佛像,微闭双目,唱的时候只是坐在那儿闭着眼睛唱[2][3]。
装扮规矩:关羽的脸谱为揉红脸,卧蚕眉,丹凤眼,五绺长须垂胸前,是关公脸谱的主基调[4]。
表演要求:关羽有四十八个特有的亮相姿势,这是根据关帝庙中的塑像和二十四副对联创造出来的所谓“关公四十八图”提炼而成的。舞台上的关羽形象,既要勇猛威武,又要庄严肃穆[5]。
信仰与禁忌:戏曲界的演员中有“上台不拜老郎神,装什么不像什么”的说法,故演员进后台先得向神位行礼,所有演员必须遵守这一仪式[6]。
综上所述,扮演关羽的演员需要遵守严格的禁忌和仪式,这不仅是对角色的尊重,也是对传统文化和民间信仰的尊重。这些规矩和禁忌体现了关羽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