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和20世纪的欧洲大学教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学生自主性较高:在19和20世纪,欧洲大学生主要负责他们的教育;他们选择学习课程,教授不注册,只在课程结束时进行考试。来源
教师引导科研:19世纪的德国大学是世界研究生教育的发源地,教师引导学生从事科研,并以一种有组织的学徒制的模式对研究生进行科研训练。来源
学术中心的转移: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柏林作为德国学术之都,总体上基本取代巴黎,成为当之无愧的欧洲学术中心和西方学术殿堂。来源
教授职位的家族化:在中世纪欧洲大学中,教授们或世袭或通过姻亲手段在自己的家族亲属中间传递教席,甚至有个别大学90%的教授是亲戚关系。来源
学术与政治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末,以大学改革为目的创建的比勒菲尔德大学为历史学的新生力量搭建了一个平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社会史为主要研究领域的比勒菲尔德学派,冲破了学术与政治之间的界限。来源
教育的精英化:大学教授成为国家的公务员,大学的经费主要由政府支持,知识和学术不论是在象征国家和民族的荣誉上,还是在实际的工业竞争上,都变成国家利益的一部分。来源
这些特点描绘了19世纪和20世纪欧洲大学教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大致轮廓,反映了当时学术自由、学术与政治关系以及教育模式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