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wiki
《资治通鉴》为何被称为“帝王之书”,并且在现代仍被用于商战研究?

Moonshot回答

《资治通鉴》被称为“帝王之书”的原因,在于其内容和目的。该书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共294卷,约300万字,记载了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时期起,横跨中国16个朝代的历史[1]。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因此钦赐此名,显示了其作为史家治史以资政的自觉意识,以及封建帝王利用史学治国的意图[2]。《资治通鉴》具有强烈的正统立场,为帝王提供了治国理政的参考和借鉴[1]。

即使在中国帝王制度已不存在的现代,仍有人钻研《资治通鉴》作谋略上的研究。例如,在八十年代的日本,掀起了一片通鉴热,研究者主要都是借此书作商战之用[3]。《资治通鉴》中蕴含的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策略,被认为可以应用于现代商业战略和管理之中,因此它在现代商战研究中仍具有重要价值[3]。

综上所述,由于《资治通鉴》的编撰目的、内容深度以及其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指导作用,使其被称为“帝王之书”,并且在现代商战研究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继续提问

津ICP备19006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