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875年-907年)发生了几项重大政治事件,这些事件导致了唐朝的最终灭亡:
黄巢之乱:黄巢起义是唐朝末年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从875年开始,直至884年结束。起义军一度攻占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对唐朝统治造成了巨大冲击。起义虽被镇压,但严重削弱了唐朝中央集权,加剧了地方割据。
藩镇割据:唐朝末年,各地节度使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实际上形成了地方割据的局面。这些节度使之间互相争斗,中央政府难以控制,导致国家分裂和内战频发。
宦官专权:唐朝晚期,宦官掌握禁军,干预朝政,甚至能够废立皇帝,严重破坏了正常的政治秩序。
政治腐败:官员贪污腐败、任命不当,导致政府失去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社会秩序混乱。
朱温篡唐:朱温是宣武节度使,907年他废黜了唐朝最后一位皇帝,自立为帝,国号梁,标志着唐朝的正式灭亡。
这些事件交织在一起,共同导致了唐朝的衰败和灭亡。引用自维基百科的描述:“唐朝末年(875年-907年,乾符元年-天祐四年)是指黄巢之乱起,直至朱温篡唐结束,持续33年,这段时间内军阀割据,彼此混战。”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