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wiki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为什么能够在各种经济环境中保持有效,他的策略核心是什么?

参考资料

巴菲特订阅过广告年代杂志,他问自己,如果要在几年内完全复制出可口可乐这个品牌,需要多大的资金投入? 最后他和芒格得出的结论是:就算这个地球上最好的营销团队,想要复制可乐的品牌,1000亿美元都办不到!而当时可口可乐的公司市值不超过200亿美元。一个仅仅品牌就价值远高于1000亿公司,用不到200亿就可以买到,这的确是桩好买卖! (3)利润高,市场空间大,渗透率低 巴菲特研究了可口可乐过去80年的年报,他发现这个卖糖水给制瓶公司的可口可乐,其毛利率高达80%以上。 这家公司未来的成功取决于它能向全世界卖出多少份可乐,数量越多,赚钱越多。他发现在过去80年里面,没有一年其销量不是增加的! 这过去80年的重大灾难性事件包括:一次世界大战,大萧条,二次世界大战,韩战,越战,冷战,无数次的经济衰退,以及70年度在印度被逐出市场等等。在这整个过程中,可口可乐年年都在成长。 巴菲特和芒格问自己的问题很简单:到2000年,2025年,2050年.......可口可乐的销售量会是多少?这个结论很可能让人垂涎欲滴。 全世界还有亿万人群未曾尝到他们第一口的可乐滋味。同时,对比美国和欧洲,全世界人均每天的可乐消费量极其微小。但是,在未来几十年里,全世界人均收入水平将急剧增长。可口可乐的人均消费量将有大幅上涨空间。 2.吉列 “可口可乐与吉列公司可说是当今世上最好的两家公司,我们预期在未来几年他们的获利还会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巴菲特1989年投资6亿美元买入吉列可转换优先股。1991年转换为普通股,此后一直持股不动,2004年底市值增长到43亿美元,投资收益率高达6倍以上。 巴菲特选吉列公司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巴菲特很熟悉吉列,因为他认为一个男人,要天天刮胡子 “每年只要20美元你就可以享受剃须给你带来的舒服体验。现在男人们似乎也越来越懒,一旦他们有了这样的体验后,就不会再选择吉列以外的其它品牌了”。 “每当我在晚上入睡之前,想到明天早晨全世界会有25亿男人不得不剃须的时候,我的心头就一阵狂喜。” (2)吉列是一个老牌公司。老到什么程度?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吉列就已经成为领导剃须刀行业的跨国公司,历经百年风雨,稳定性非常强,在消费品领域,几乎没有一个公司能够像吉列那样统治行业如此之久。巴菲特认为:“消费者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刀片,所以他们对吉列产品的消费支出也会不断增加”。 (3)巴菲特认为吉列公司最大竞争优势在于创新 “吉列公司持续不断地全力以赴推出更新更好的产品,尽管其现有产品已是市场上的经典”。在其100多年历史中,吉列不断创新出行业第一:剃须刀架、双刀剃须刀、旋转刀头剃须刀、感应剃须刀以及“锋速3”剃须刀。新产品的不断推出使吉列得以保持较高利润率。 (4)吉列是剃须行业中的绝对老大。吉列公司多年来一直统治着全球剃须刀市场,在很多国家,吉列已经成为“剃须刀”的代名词。 巴菲特用数字分析了吉列的市场地位:“世界上每年剃须刀片消费量为200亿-210亿片左右。其中30%是吉列生产的,但按市场份额计算,吉列在全球刀片销售额中占了60%。” 3.富国银行 富国银行算是巴菲特一生的经典之作,1990-2000年这10年中,巴菲特在富国银行上实现了10年10倍的回报!而且一直持股到如今,长达30年之久。 在199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阐述自己购买富国银行的背景:“我们是在1990年银行股一片混乱之际买进富国银行的股份的。” 从1989年开始,美国西海岸的房地产市场陷入供过于求的困境,美国银行业股价都大幅下跌。富国银行作为美国最大的房地产贷款银行之一,它是全美主要银行中商业地产贷款比率最高的银行,达145亿美元,5倍于其净资产。由于加州的房地产市场极其不确定性,股票市场上人们认为这些贷款的大部分会有很大的风险。 巴菲特分析完富国银行,认为基本面各项指标非常优秀。 “股价不振最主要的原因是悲观的情绪,有时是全面性的,有时则仅限于部分产业或是公司。我们很期望能够在这种环境下做生意,不是因为我们天生喜欢悲观,而是如此可以得到便宜的价格买进更多好的公司。乐观是理性投资人最大的敌人。” 巴菲特买入富国银行之后股价跌了50%。面对买入后股价的大幅下跌,巴菲特说:“虽然在股价下跌前我们已买进一些股份,但股价下跌使我们可以开心地用更低的价格捡到更多股份。” 4.麦当劳 麦当劳股价从1986年每股10美元涨到1996年每股价格接近47美元,巴菲特于1996年买入麦当劳。 (1)长期前景看好 “在食品行业,你永远无法从某一产品中得到像可口可乐和吉列那样确定的统治力。人们在选择吃的方面更加易变,但从投资角度看,这并不意味着麦当劳一定比可口可乐差,在适当的价格水平下,麦当劳可能比可口可乐更适合投资。 关于吃什么的决定有很多是取决于你看到了什么,方便是一个很大的考量因素” 巴菲特认为,几乎找不到有不会去过麦当劳的人,麦当劳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大的餐饮连锁店,在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拥有2千家以上的连锁店。 (2)重视股东权益 该公司从1986年到1996年,保留盈余每股11.48美元,至1996年扣除公司盈利税后的获利为1.59美元,相当于18.6%的报酬率。巴菲特指出:“若麦当劳在1996年每股盈余为2.21美元,同时也能维持每年13.5%的成长率,也维持每年发放16%每股盈余作为股利,那么2006年麦当劳公司每股盈余为7.81美元,2006年股票市价差不多会是130.42美元” 5. 华盛顿邮报 巴菲特1972年开始不断投资华盛顿邮报,期间被套了4年,1977年开始华盛顿邮报反弹,到了1982年,巴菲特已在这家公司收获了4倍的空间,而截至2013年清仓投入资金1060万美元,盈利金额达10.6亿美元。 (1)净资产收益率 1972年华盛顿邮报的净资产收益率是17.9%,这说明这家企业具有非常好的内生复利增长能力,而1967年后巴菲特就不再购买净资产收益率15%以下的企业。 “如果只能拿一个指标来评估一家企业,那么他绝对会选择净资产收益率”巴菲特这样说过。 另外大报涨价能力强、资本回报率高,据巴菲特的估计,前互联网时代的报纸,即便价格翻番也仍能保持90%的订阅留存。而《邮报》更是盈利翘楚,在七十年代《邮报》的净资产收益率(ROE)达到30%,而在之后的十年,在不断削减债务的同时《邮报》却一直保持超高的盈利水平,ROE最高达到36% 。 (2)护城河 报纸和电视对于普通大众具有垄断地位,在当时互联网没有普及之前,报纸是信息的主要来源,几乎所有城市最后会剩下一家报纸! 华盛顿邮报的护城河在于当地的有限需求仅能维持一家有线电视运营商的生存,垄断经营。 (3)内在价值 经过当时市场的连续暴跌,股价已经接近账面价值,也就是跌到了净资产附近。 巴菲特当时认为,8000万的账面价值具有4亿的内在价值,而这4亿的内在价值则是巴菲特出价的4倍。赔率非常划算 巴菲特自己说过“如果给他1亿美元,他无法重建一个华盛顿邮报,但是这个企业在1亿美元市值附近整整盘整了4年。” 四、巴菲特认为成功投资者必须具备的十个条件 1、必须能够控制自己的贪念,并且专注于投资过程,决不能为贪念掌握,也决不能过于急功近利。如果过度在意金钱,就无异于自找死路。必须懂得享受投资本身所蕴含的乐趣。 而截至到2020年初,巴菲特身价已超越800亿美元,如果算上累计300亿的捐款,身价已经超越1100亿美元。 这样伟大的投资家,他的投资方法又是怎样的? 一、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1.从实业角度出发进行投资 巴菲特的收益能够优于华尔街其他经理人的核心原因,是巴菲特长期投资的动机“像企业家一般长期经营和投资一家企业,而不是像一般华尔街的投资专家,偏重短期获利” 2.集中投资,长期持有 (1)少就是多 “如果你对投资略知一二并能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那么选5-10家价格合理且具长期竞争优势的公司。传统意义上的多元化投资对你就毫无意义了” (2)下重注于高概率事件上 “对你所做的每一笔投资,你都应当有勇气和信心将你净资产的10%以上投入此股”巴菲特认为一旦选中优秀的公司决定买入之后,就要大笔买入。 (3)选择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进行投资 巴菲特认为经常交易对投资人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是养肥了证券商而已。他曾说过:“如果你认为你可以经常进出股市而致富的话,我不愿意和你合作做生意,但我却希望成为你的股票经纪人” 3.市场先生原则 巴菲特对大盘理解为市场先生,市场先生有如一个和你竞争的对手,当他情绪高涨时,他所看到的市场全部是正面的,他为了不让你得到更多廉价的筹码,他发了病似的上涨。而有些时候,市场先生比较消沉,所有的市场环境都是不利的消息,他很担心他的大量筹码不能出售给你,便又非理性的大幅压低价格。 4.巴菲特的独特理论 (1)现代证券投资理论 巴菲特作为格雷厄姆的学生,对预测抱着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同时对股价波动也毫不在意。他认为,如果你今天买了一种股票并打算明天卖掉它,那你就进入了一桩风险买卖。 “预测股票短期内涨落的成功机会不会比掷硬币预测的结果好到哪儿去,你会有一半的时间输掉。然而如果你延申你的时间段几年,并假设你刚开始的购买就是明智的,你卷入危险交易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小了。” 巴菲特说“如果你让我分析今晨买入可口可乐明晨将其卖出的风险,我会说这是一桩非常有风险的交易” 而按照巴菲特的逻辑,如果今晨购买可口可乐股票并持有10年,这就是一桩零风险的生意。 (2)论多元化组合理论 巴菲特对风险的认识推动了他对多元化战略的认识,在这点上又与现代投资理论相悖,根据那个理论,多元化投资组合的主要好处在于降低个股的价格波动。但如果你对价格波动不感兴趣,你会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投资多元化。 “我们采取的战略与下列标准多元化信条格格不入。许多权威评论者会说我们的战略可能比传统投资者的更具风险。我们认为,如果投资者提升他对企业的关注强度,并且提高他对企业经济状况的满意度,然后再购买他们的股票,事实上他们也应该这样做,那么集中投资的策略反而会降低风险。” “多元化只是起到保护无知的作用。如果你想让市场对你不产生任何坏作用,你应当拥有每一种股票,这样做也没有错呀。这对于那些不知如何分析企业情况的人来说是一种完美无缺的战略。” (3)论有效市场理论 a.投资者不总是理智的。按照有效市场理论,投资者使用所有可得信息在市场上定出理智的价位。然而大量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投资者并不拥有理智期望值。 b.投资者对信息的分析不正确。他们总是在依赖捷径来决定股价,而不是依赖最基本的体现公司内在价值的方法。 c.业绩衡量过于强调短期业绩,这使得从长远角度击败市场的可能性不复存在。 “市场经常是有效的这一观察是正确的,但由此得出结论说市场永远是有效的,这就错了。这两个假设的差别如同白天与黑夜。” 二、巴菲特的选股原则 无论是收购整个企业,或是持有该企业部分的股份,巴菲特都遵守同样的权益投资策略:寻找他所了解的,且利于长期投资的公司,同时,该公司管理层必须诚实且具备充分的才能,最重要的是价格要吸引人。 1. 2、你必须要有耐性。只应该在一种情况下买进股票,这种情况就是:假如股市在未来10年将停止交易,你仍然乐于拥有股票,而不是在于因为你觉得这只股票会上涨。如果你看对某家公司,并以合理的价格买进该公司的股票,这只股票最后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3、必须能够独立思考。写下你买进股票的原因——“这只股票价格偏低,因为······”在通通写下来之后,便开始作决定,而无需考虑是否要和别人商量。假如你连自己作决定都不会,那么干脆就不要参与需要作决定的活动。 4、必须具有以知识为后盾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假如你缺乏自信,心虚与恐惧会导致你投资惨败。缺乏自信的投资人容易紧张,而且经常会在股价下跌时卖出股票。 5、接受你无法知道所有事实的事实。“我不懂这些股票,也不了解那些股票。我不会买我不了解的股票。”巴菲特对客户的回答 6、计算股票目前真正价值以及未来的价位,然后自问:“我真的如此有把握吗?”没有人能够聪明的把自己不想持有的股票转卖给其他人并从中获利,真正的大笨蛋就是自以为把烂股票再转卖给比自己更笨的人的那种人。 除了上述六条以外,还有四个只有巴菲特具有的条件: 7、具有10年至15年理论与务实的基础。其中包括在最伟大的理财大师下受教多年的经历。 8、具有投资天分。 9、具有绝对诚实的品德。 10、能够避免外界干扰 对于还无法稳定盈利的朋友,强烈建议更多精力用在学习基金和股市攻略,建立基本的投资框架,稳定赚取10%以上的年化收益。 基金全攻略: 1、基金全攻略:一篇万字干货彻底讲透基金,不仅有理论还有我的实战结果 2、基金如何选:帮大家彻底搞懂怎么选出优质基金 3、基金怎么买:90%的人不懂,基金买入时机极其重要,这篇文章帮你彻底搞懂 4、基金怎么卖:手把手教你基金怎么卖,才能赚100%收益。 下面是重磅: 5、基金干货书籍:我给大家整理了10几本经典书籍,帮你功力会再上一个台阶 6、基金40强名单:公认top40基金名单,业绩可以超过80%的基金 基金实际上非常简单,99%的人投基金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不懂 我现在基金持仓200多万,盈利90多万,一路走来,我非常知道朋友们的迷茫。 以我的真实经验,大家不要到处问来问去,看一些碎片化的知识。相信我,耐心的花1个小时,认真学学上面几篇完整攻略,基金就能基本学懂。 基金实盘我会每周更新,实盘完全按攻略在操作,实盘能让理论全部落地。大家不妨跟着实盘实践一下。不下水,永远学不会游泳。经过一轮涨跌,你真正赚到钱,你就完完全全搞懂基金了。 这是最快最捷径的一条路,也我真金白银实战的经验。 财务原则 (1)注重股市权益报酬率而不是每股收益 巴菲特认为每股盈余只是一层烟幕,大多数公司都以保留部分上年度盈余,作为增加公司股东权益的手段,而股东权益报酬率被他视为评估投资成败的指标。 (2)找寻高利润率的公司 和费雪一样,巴菲特清楚,如果管理当局无法将销售额转换成利润,任何再好的投资也是枉然。 (3)公司每保留1美元都要确保创立1美元市值 选择能将一美元的保留盈余,转化成至少一美元市场价值的公司。如果该公司的经营者,长久以来将他们公司的资金做最佳的投资,那么经由这种测验方式,将能很快地突显出其优异的报酬率。 3. 市场原则 (1)决定实质价值 “所有的职业从马鞭制造商到行动电话的接线生,再价值方面,都可计算出经济上的可比较的数据” 不管企业是否成长,在盈余上显示出的是起伏不定或是稳定的状态,或拥有相对于目前盈余与账面价值过高或过低的价格,投资人应以折现后现金流量做便宜的公司,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2)理想价位买进 不但要辨认出可以赚得高于平均收益的公司,还可以在价格远低于其实质价值时购买这些企业。 三、巴菲特的投资案例 1.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是巴菲特常年重仓股之一,从1988年开始投资,给巴菲特带来的回报近300亿美元,那么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的逻辑有哪些呢? (1)消费认可度高 巴菲特本人爱甜食,在樱桃可乐还没有出现前,他常常往百事可乐里倒一些糖浆。在他还是小孩的时候,对饮料瓶盖很感兴趣,他发现零售机四周扔弃的瓶盖中,可口可乐的瓶盖比例惊人,高达80%以上。 (2)不可复制性 企业原则 “我们在投资的时候,要将我们自己看成是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师或总体经济分析师,更不是有价证券分析师” (1)企业简单且易于了解 “仅在你的竞争优势圈内选股,不在于这个竞争优势圈有多大,而在于你如何定义形成优势圈的参数” (2)企业稳定的经营史 “重大的变革和高额报酬率是没有交集的” “咸鱼很少能够大翻身” (3)产业长期前景看好 “我所喜欢的企业,一定具有我所能了解,并且认定它能够持续长久的经济优势” “让我们想象你已经离开了十年,现在逆向进行一个投资,你知道的就是你目前了解的一切,而且当你走的时候你也不能够改变什么,这时你会怎么想” 2.经营原则 (1)管理层是否理智 分配公司资本是最重要的经营行为,而如何运用盈余与公司目前所处的生命周期息息相关,这时候是考验管理层智慧的时候。 (2)管理层对股民是否坦诚 巴菲特极为看重那些完整且详实报告公司运营状况的管理人员,尤其尊敬那些不会籍着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隐瞒公司运营状况的管理者。他们把成功分享给他人,同时也用于承认错误,并且永远向股东保持坦诚的态度。 2.

Z
zhuanlan.zhihu.com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与投资方法论 双十一别人剁手你赚钱,飞天茅台等你拿!更有七大投资工具限时低价优惠,不容错过,[点击进入活动页面] 作者:子乐 来源:红钻财经(ID:hongzuancaijing) 追寻成功者的足迹是成为成功者的捷径。沃伦·巴菲特凭借他独特的投资理念和方法,取得了惊人成功,也赚取了巨额利润。我们整理并总结了这位投资大师的致胜之道,供读者参考。 一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1、只做自己能力圈之内的事 巴菲特认为,“投资人真正需要具备的是对所选择的企业进行正确评估的能力,你并不需要成为一个通晓每一家或者许多家公司的专家。你只需要能够评估在你能力圈范围之内的几家公司就足够了。能力圈范围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圈范围。” 如何画出自己的能力圈呢?围绕你能够真正了解的那些企业的名字周围,画一个圈,然后再衡量这些企业的价值高低、管理优劣、出现经营困难的风险大小,排除掉那些不合格的企业。 之所以强调只投资自己能力圈之内的股票,是因为在能力圈之外,风险和收益是极不对等的,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进行投资,就会有充足的把握对抗风险。 2、坚守“安全边际”原则 巴菲特曾谈到:“安全边际意味着不要试图在一座限重10000磅的桥上驾驶一辆9800磅的卡车。取而代之应是再往前走一走,寻找一座限重15000磅的桥去驶过。” 当巴菲特分析潜在的投资时,他希望他的入市价格会比他对公司目前的估值低得多。这两个数字之间的差距就是他的“安全边际”,即在他的业务分析或假设中出现错误时可以限制损失的大小。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曾说:“安全边际概念归根结底在于获得比你付出的多的价值。” 3、坚守“护城河” “护城河”是一个伟大企业的首要标准。资本主义的经济机制本身注定了,那些能够赚取很高投资回报的企业“城堡”必定会一再受到竞争对手的攻击,因此,企业要想取得持久的成功,至关重要的是要拥有令竞争对手望而生畏的竞争壁垒。 二 巴菲特的选股方法 1、挑选价值股 巴菲特认为,企业的内在价值是股票价格的基础,如果一家企业具有良好的前景和较高的成长性,那么随着企业内在价值的提高,其股票价格最终能反映它的价值。他曾说:“我们的投资将以实质价值而不是热门股作为投资的选择标准。” 巴菲特常用投资收益率指标衡量企业的内在投资价值。一个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再强、成长性再好,那也是它自身价值的体现。当买进它们并长期持有后,如果不能依靠企业的获利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复利收益,它就不是一个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巴菲特的估值方法就是直接给出了我们投资一个企业的投资收益率,也就是相当于一个企业能够给我们提供的长期存款利率。 巴菲特说:“只要企业的股权收益率充满希望并令人满意,或管理者能胜任其职务而且诚实,同时市场价格也没有高估此企业”,那么他“相当满足于长期持有任何证券”。 巴菲特挑选价值股的方法主要体现在其财务原则上: ①把重心放在股权收益率,而不是每股盈余 大多数的投资人从每股盈余来判断公司年度的绩效,看看它们是否创下纪录或较上一年度有显著的进步。但是既然公司靠保留上年度盈余的一部分,来不断增加公司的资本,盈余的增长(自动增和的每股盈余)就显得毫无意义。当公司高声宣布“每股盈余破纪录”的时候,投资人就被误导而相信经营者一年比一年表现更好。衡量每年度绩效的一个比较真实的方法是:股权收益率——营运收益与股东权益之比,因为它已考虑了公司逐渐增加的资本额。 ②计算“股东盈余” 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决定了它的价值。巴菲特找出那些产生超过营运所需现金的公司,而将不断消耗现金的公司排除在外。但是在决定一家企业的价值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到,并不是所有的盈余都在平等的基础下所创造出来的。有高固定资产的公司,相对于固定资产较低的公司,将需要更多的保留盈余,因为盈余的一部分必须被划拨出来,以维持和提升那些资产的价值,因此,会计盈余需要被调整以反映一些产生现金的能力。巴菲特提供一份较为正确的计算方式,他称之为“股东盈余”。决定股东盈余的方法是将折旧、耗损和分期摊销的费用加上净利,然后减去那些公司用以维持其经济状况和销售量的资本支出。 ③寻找高毛利率的公司 高毛利率反映出的不只是一家壮大的企业,同时也反映出经营者控制成本紧抓不放的精神。巴菲特欣赏注意成本观念的经营者,而厌恶放任成本不断扩大的经营者。由于股东也间接获得那些企业的利润,被经营者浪费掉的每一分钱,都将剥夺股东的利润。多年来,巴菲特已经观察到有高营运成本的公司,通常会寻求维持或补贴这些成本的办法。而低于平均成本的公司,则多半自傲于它们自己能够找到削减支出的办法。 ④对于保留的每一块钱盈余,可以确定公司至少已经创造了一块钱的市场价值 这是一个便捷迅速的财务检测手段,它不只会告诉你企业的优势,同时也让你知道经营者如何理性分配公司的资源。用公司的净收入减去所有支付给股东的股利,所剩余的就是公司的保留盈余。现在,再加上十年来这家公司的保留盈余。下一步,找出公司目前的市价和它十年前市价的差价。如果你的企业在这十年之间的保留盈余转投资毫无生产力,市场最后将会把这个企业定出低价的价格。如果市场价值的改变小于保留盈余的总和,这家公司便走上衰退的道路了。但是如果你的企业已经能够赚得较平均水准为高的保留盈余报酬率,企业市场价值的上涨利润应该会超过公司保留盈余的总和,因此每一块钱都创造出超过一块钱的市场价值。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从来没有分红、拆股过,因此,对于长期持有,甚至终生持有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的人来说,是无法获得任何现金流的。之所以没有分红,原因非常简单,巴菲特认为,如果利润用于再投资,可以产生高于投资额的等价购买力回报,那么这个投资就是成功的。 2、选择最安全的股票 “投资的第一条准则是不要赔钱;第二条准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这是巴菲特选择股票的重要原则。可以说,巴菲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遵循了不亏损的原则,他选择的股票一般都有很高的“安全边际”。这一点从伯克希尔公司的业绩上就可以看出来。巴菲特的成功之道:第一,尽量减少亏损的年度数,投资的第一要务是避免损失,这也是巴菲特极度重视安全边际的根源;第二,尽量增加暴利的年度数,伯克希尔有6个年度盈利在40%以上,而标普500却一年都没有。由此可见,巴菲特的获利来源于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的作用:主要是减少风险的同时增加投资回报。安全边际是对股票市场波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的一种预防和保险。有了较大的安全边际,即使市场价格在较长的时期内低于价值,我们仍可通过公司净利润和股东权益的增长,来保证我们投资资本的安全性以及取得满意的报酬率。如果公司股票市场价格进一步下跌,我们反而能够以更大的安全边际买入公司更多的股票。 巴菲特的“安全边际”选股方法来源于其老师格雷厄姆。格雷厄姆曾这样说:“我大胆地将成功投资的秘诀精炼成四个字的座右铭:安全边际。”作为价值投资的核心概念,如果说安全边际在整个价值投资领域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不为过。它的定义非常简单而朴素:实质价值或内在价值与价格的顺差,换一种更通俗的说法,安全边际就是价值与价格相比被低估的程度或幅度。根据定义,只有当价值被低估的时候才存在安全边际或安全边际为正,当价值与价格相当的时候安全边际为零,而当价值被高估的时候不存在安全边际或安全边际为负。价值投资者只对价值被低估特别是被严重低估的对象感兴趣。安全边际不保证能避免损失,但能保证获利的机会比损失的机会更多。 巴非特指出:“我们的股票投资策略持续有效的前提是,我们可以用具有吸引力的价格买到有吸引力的股票。对投资人来说,买入一家优秀公司的股票时支付过高的价格,将抵消这家绩优企业未来10年所创造的价值。”这就是说,忽视安全边际,即使买入优秀企业的股票,也会因买价过高而难以盈利。这一点,对于当今的中国股市,尤具警醒作用。 安全边际并不是孤立的,它是以“内在价值”为基础的,在“内在价值”的计算中,预期收益率是最有弹性的参数,预期收益率的上升和安全边际的扩大都趋向了一个结果,那就是相对低的买入价格。而就操作的层面而言,阶段性的仓位比例控制也可以视为运用安全边际的辅佐手段。 巴菲特之所以非常强调安全边际原则,之所以要求一定的安全边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影响股票市场价格和公司经营的因素非常庞杂。而相对来说,人的预测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很容易出现预测失误。有了较大的安全边际,即使我们对公司价值的评估有一定误差,市场价格在较长时间内仍低于价值,公司发展受到暂时的挫折,都不会妨碍我们投资资本的安全性以及保证我们取得最低程度的满意报酬率。这就是安全边际原则的精髓所在。 3、选择自己熟悉的股票 巴菲特从来都是选择熟悉的股票,对于不熟悉的股票从来不选。对于那些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等都不了解、不熟悉的公司即便是被人说得天花乱坠,巴菲特也从不感兴趣,更不会去投资它,买它的股票。巴菲特常说:“投资必须坚持理性的原则,如果你不了解它,就不要行动。”他认为,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股市上的股票数以千计,不同的企业从事着不同的业务,这些业务不可能是我们都熟悉和了解的。不如将我们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我们熟悉的企业上,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些企业的情况,这有利于我们的投资决策。 巴菲特喜欢购买具有潜质的优秀公司,一旦他以合理的价格买到了他认为具有持久竞争优势、能够为他带来丰厚回报的公司,就不会轻易出手、随随便便卖掉它们。而巴菲特所购买的公司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公司,不了解、不熟悉、不能一目了然的公司,巴菲特从不轻易去购买。 巴菲特最为看重的公司或企业都是与大众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些公司的产品极为平易近人,毫无神秘和复杂可言。这就印证了巴菲特崇尚简单、拒斥复杂的投资理念。 4、选股重视企业而不重视股价 重视企业内在本质而看轻股价是巴菲特选股的重要习惯之一。当巴菲特从事投资的时候,他观察一家公司的全貌,而大多数的投资人只是观察其股价而已。他们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观察、预测和盼望价格改变,却很少花时间去了解他们手中持股公司的经营状况。 这种基本态度的不同,造成一般投资人与巴菲特根本上的差异。巴菲特拥有股权,并管理过各式各样的公司,这种凡事都要插手的经验,将巴菲特和其他专业投资人区别开来。巴菲特认为,投资人和企业家应该以同样的方法来观察一家公司,因为他们实际上想要的东西是相同的。企业家希望买下整个公司,而投资人希望购买公司部分的股票。如果你问一个企业家,当他购买一家公司的时候,他所想要的是什么,答案经常是:“这家企业能产生多少现金?”理论上,企业家与投资人为了要获利,应该要注意到相同的变数。 巴菲特相信用短期价格来判断一家公司的成功与否是愚蠢的。取而代之的是,他要公司向他报告因经济实力增长所获得的价值。一年一次,他固定检查几个变数:(1)初始的股权收益率;(2)营运毛利、负债水准与资本支出需求的变化;(3)该公司的现金产生能力。 *参考资料: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作者:Alice Schroeder 《巴菲特的选股习惯》,作者:失落沙洲 投顾排行榜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投顾直播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简介|广告服务|About Sina 联系我们|招聘信息|通行证注册 产品答疑|网站律师|SINA English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F
finance.sina.com.cn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与投资方法论 追寻成功者的足迹是成为成功者的捷径。 沃伦·巴菲特凭借他独特的投资理念和方法,取得了惊人成功,也赚取了巨额利润。我们整理并总结了这位投资大师的致胜之道,供读者参考。 一.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1、只做自己能力圈之内的事 巴菲特认为,“投资人真正需要具备的是对所选择的企业进行正确评估的能力,你并不需要成为一个通晓每一家或者许多家公司的专家。你只需要能够评估在你能力圈范围之内的几家公司就足够了。能力圈范围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圈范围。” 如何画出自己的能力圈呢?围绕你能够真正了解的那些企业的名字周围,画一个圈,然后再衡量这些企业的价值高低、管理优劣、出现经营困难的风险大小,排除掉那些不合格的企业。 之所以强调只投资自己能力圈之内的股票,是因为在能力圈之外,风险和收益是极不对等的,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进行投资,就会有充足的把握对抗风险。 2、坚守“安全边际”原则 巴菲特曾谈到:“安全边际意味着不要试图在一座限重10000磅的桥上驾驶一辆9800磅的卡车。取而代之应是再往前走一走,寻找一座限重15000磅的桥去驶过。” 当巴菲特分析潜在的投资时,他希望他的入市价格会比他对公司目前的估值低得多。这两个数字之间的差距就是他的“安全边际”,即在他的业务分析或假设中出现错误时可以限制损失的大小。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曾说:“安全边际概念归根结底在于获得比你付出的多的价值。” 3、坚守“护城河” “护城河”是一个伟大企业的首要标准。资本主义的经济机制本身注定了,那些能够赚取很高投资回报的企业“城堡”必定会一再受到竞争对手的攻击,因此,企业要想取得持久的成功,至关重要的是要拥有令竞争对手望而生畏的竞争壁垒。 二.巴菲特的选股方法 1、挑选价值股 巴菲特认为,企业的内在价值是股票价格的基础,如果一家企业具有良好的前景和较高的成长性,那么随着企业内在价值的提高,其股票价格最终能反映它的价值。他曾说:“我们的投资将以实质价值而不是热门股作为投资的选择标准。” 巴菲特常用投资收益率指标衡量企业的内在投资价值。一个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再强、成长性再好,那也是它自身价值的体现。当买进它们并长期持有后,如果不能依靠企业的获利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复利收益,它就不是一个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巴菲特的估值方法就是直接给出了我们投资一个企业的投资收益率,也就是相当于一个企业能够给我们提供的长期存款利率。 巴菲特说:“只要企业的股权收益率充满希望并令人满意,或管理者能胜任其职务而且诚实,同时市场价格也没有高估此企业”,那么他“相当满足于长期持有任何证券”。 巴菲特挑选价值股的方法主要体现在其财务原则上: 把重心放在股权收益率,而不是每股盈余。 大多数的投资人从每股盈余来判断公司年度的绩效,看看它们是否创下纪录或较上一年度有显著的进步。但是既然公司靠保留上年度盈余的一部分,来不断增加公司的资本,盈余的增长(自动增和的每股盈余)就显得毫无意义。当公司高声宣布“每股盈余破纪录”的时候,投资人就被误导而相信经营者一年比一年表现更好。衡量每年度绩效的一个比较真实的方法是:股权收益率——营运收益与股东权益之比,因为它已考虑了公司逐渐增加的资本额。 计算“股东盈余” 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决定了它的价值。巴菲特找出那些产生超过营运所需现金的公司,而将不断消耗现金的公司排除在外。但是在决定一家企业的价值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到,并不是所有的盈余都在平等的基础下所创造出来的。有高固定资产的公司,相对于固定资产较低的公司,将需要更多的保留盈余,因为盈余的一部分必须被划拨出来,以维持和提升那些资产的价值,因此,会计盈余需要被调整以反映一些产生现金的能力。巴菲特提供一份较为正确的计算方式,他称之为“股东盈余”。决定股东盈余的方法是将折旧、耗损和分期摊销的费用加上净利,然后减去那些公司用以维持其经济状况和销售量的资本支出。 寻找高毛利率的公司 高毛利率反映出的不只是一家壮大的企业,同时也反映出经营者控制成本紧抓不放的精神。巴菲特欣赏注意成本观念的经营者,而厌恶放任成本不断扩大的经营者。由于股东也间接获得那些企业的利润,被经营者浪费掉的每一分钱,都将剥夺股东的利润。 2、选择最安全的股票 “投资的第一条准则是不要赔钱;第二条准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这是巴菲特选择股票的重要原则。可以说,巴菲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遵循了不亏损的原则,他选择的股票一般都有很高的“安全边际”。这一点从伯克希尔公司的业绩上就可以看出来。巴菲特的成功之道:第一,尽量减少亏损的年度数,投资的第一要务是避免损失,这也是巴菲特极度重视安全边际的根源;第二,尽量增加暴利的年度数,伯克希尔有6个年度盈利在40%以上,而却一年都没有。由此可见,巴菲特的获利来源于安全边际。 巴菲特的“安全边际”选股方法来源于其老师格雷厄姆。格雷厄姆曾这样说:“我大胆地将成功投资的秘诀精炼成四个字的座右铭:安全边际。”作为价值投资的核心概念,如果说安全边际在整个价值投资领域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不为过。它的定义非常简单而朴素:实质价值或内在价值与价格的顺差,换一种更通俗的说法,安全边际就是价值与价格相比被低估的程度或幅度。根据定义,只有当价值被低估的时候才存在安全边际或安全边际为正,当价值与价格相当的时候安全边际为零,而当价值被高估的时候不存在安全边际或安全边际为负。价值投资者只对价值被低估特别是被严重低估的对象感兴趣。安全边际不保证能避免损失,但能保证获利的机会比损失的机会更多。 巴非特指出:“我们的股票投资策略持续有效的前提是,我们可以用具有吸引力的价格买到有吸引力的股票。对投资人来说,买入一家优秀公司的股票时支付过高的价格,将抵消这家绩优企业未来10年所创造的价值。”这就是说,忽视安全边际,即使买入优秀企业的股票,也会因买价过高而难以盈利。这一点,对于当今的中国股市,尤具警醒作用。 安全边际并不是孤立的,它是以“内在价值”为基础的,在“内在价值”的计算中,预期收益率是最有弹性的参数,预期收益率的上升和安全边际的扩大都趋向了一个结果,那就是相对低的买入价格。而就操作的层面而言,阶段性的仓位比例控制也可以视为运用安全边际的辅佐手段。 3、选择自己熟悉的股票 巴菲特从来都是选择熟悉的股票,对于不熟悉的股票从来不选。对于那些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等都不了解、不熟悉的公司即便是被人说得天花乱坠,巴菲特也从不感兴趣,更不会去投资它,买它的股票。巴菲特常说:“投资必须坚持理性的原则,如果你不了解它,就不要行动。”他认为,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股市上的股票数以千计,不同的企业从事着不同的业务,这些业务不可能是我们都熟悉和了解的。不如将我们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我们熟悉的企业上,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些企业的情况,这有利于我们的投资决策。 巴菲特喜欢购买具有潜质的优秀公司,一旦他以合理的价格买到了他认为具有持久竞争优势、能够为他带来丰厚回报的公司,就不会轻易出手、随随便便卖掉它们。而巴菲特所购买的公司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公司,不了解、不熟悉、不能一目了然的公司,巴菲特从不轻易去购买。 巴菲特最为看重的公司或企业都是与大众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些公司的产品极为平易近人,毫无神秘和复杂可言。这就印证了巴菲特崇尚简单、拒斥复杂的投资理念。 4、选股重视企业而不重视股价 重视企业内在本质而看轻股价是巴菲特选股的重要习惯之一。当巴菲特从事投资的时候,他观察一家公司的全貌,而大多数的投资人只是观察其股价而已。他们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观察、预测和盼望价格改变,却很少花时间去了解他们手中持股公司的经营状况。 这种基本态度的不同,造成一般投资人与巴菲特根本上的差异。巴菲特拥有股权,并管理过各式各样的公司,这种凡事都要插手的经验,将巴菲特和其他专业投资人区别开来。巴菲特认为,投资人和企业家应该以同样的方法来观察一家公司,因为他们实际上想要的东西是相同的。企业家希望买下整个公司,而投资人希望购买公司部分的股票。如果你问一个企业家,当他购买一家公司的时候,他所想要的是什么,答案经常是:“这家企业能产生多少现金?”理论上,企业家与投资人为了要获利,应该要注意到相同的变数。

Z
zhuanlan.zhihu.com

Moonshot回答

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在各种经济环境中都能保持有效,其核心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价值投资:巴菲特是价值投资的坚定支持者,他强调投资于那些他能够理解的、具有长期稳定经营历史和良好长期前景的企业。他寻找那些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这些企业通常被称为具有“护城河”的企业。

  2. 安全边际:巴菲特在投资时总是寻找安全边际,这意味着他希望支付的价格远低于企业的内在价值。这样的安全边际可以提供保护,即使估值有误或市场条件变化。

  3. 集中投资:巴菲特倾向于集中投资,他建议投资者选择少数几种长期能产生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并将大部分资本集中在这些股票上。

  4. 长期持有: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不是追求短期利润,而是长期持有股票。他认为投资者应该准备好持有任何股票至少十年。

  5. 忽略市场波动:他建议投资者不要过多关注股市的短期波动,而是专注于企业的基本面和长期前景。

  6. 理性管理:在管理层方面,巴菲特喜欢那些理性分配公司资本、对股东诚实且能干的管理团队。

  7. 简单易懂的企业:巴菲特倾向于投资那些业务简单易懂、具有清晰盈利模式的企业。

  8. 内在价值:巴菲特强调投资基于企业的内在价值,而不是市场价格。

通过这些核心策略,巴菲特穿越了不同的经济周期,实现了长期的投资成功。巴菲特的这些投资理念和策略在多个来源中被广泛记录和讨论,包括《巴菲特投资思想方法论》、《巴菲特核心投资法》等书籍和文章。中国出版传媒商报Yahoo股市 都提供了关于巴菲特投资策略的深入分析。

继续提问

津ICP备19006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