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在位期间,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年幼无实权:刘辩继位时年仅十四岁,实权掌握在其母亲何太后和母舅大将军何进手中1。由于刘辩年幼,无法有效行使皇帝权力,导致朝政大权旁落。
外戚与宦官斗争:东汉末年,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之间的斗争激烈,相互残杀,导致朝政混乱2。刘辩即位后不久,这种斗争进一步加剧,使得政权更加不稳定。
黄巾起义:朝廷外部爆发了黄巾民变,东汉朝廷在镇压民变的过程中将权力下放给地方,形成各地事实上的军阀割据的局面3。这使得中央政权的控制力大大削弱,政权名存实亡。
政治腐败:东汉末年,政治腐败严重,疾疫频发,社会动荡不安4。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加速了东汉政权的衰败。
董卓的干预:董卓带兵入京后,废黜了刘辩,立刘协为帝,进一步加剧了政权的动荡和衰败5。
综上所述,刘辩在位期间,由于年幼无实权、外戚与宦官的斗争、黄巾起义、政治腐败以及董卓的干预等因素,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