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拍摄《沙丘》时,摄影指导格雷格·弗莱瑟(Greig Fraser)面临了多个独特的挑战,并通过创新的方式克服了这些困难。
首先,沙漠环境本身就是一大挑战。拍摄地包括约旦的瓦迪拉姆沙漠和阿布扎比,极端的天气条件对设备和团队的耐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风沙、烈日和广袤的空旷地使得拍摄复杂场景变得更加艰难。为了应对这些自然条件,弗莱瑟和他的团队在拍摄中使用了自然光线,甚至在特效场景中模拟了真实的沙漠色调,以保持视觉效果的真实性。他避免使用蓝绿屏,而是采用与场景环境一致的色调,这样在后期合成特效时能保证光线的自然感【5】【7】。
其次,弗莱瑟还要在营造宏大的场景和保持角色的亲密感之间取得平衡。虽然《沙丘》的故事规模庞大,但核心还是围绕保罗·厄崔迪斯的成长故事展开。为了展现这一点,弗莱瑟特意选择了一种4:3的画幅比例,用以体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在IMAX画幅下,观众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保罗与沙漠星球厄拉科斯(Arrakis)的紧密联系【8】。
此外,弗莱瑟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混合拍摄技术,先用数字摄像机拍摄,然后将画面转录到胶片,再转回数字。这种方法赋予了影片一种独特的“类胶片”质感,既保留了数字影像的清晰度,又带来了传统胶片的神秘感【7】。
总的来说,弗莱瑟通过与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Denis Villeneuve)的密切合作,以及不断创新的拍摄和光影技术,成功应对了《沙丘》中的各种挑战,使这部史诗级电影在视觉上既宏大又具有深刻的情感层次【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