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wiki
清朝政府为何在晚期尝试推行君主立宪制,却最终失败?

Moonshot回答

清朝政府在晚期尝试推行君主立宪制,但最终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内部分歧和权力斗争:清廷内部因“立宪”问题分化对立,演变成激烈的政治冲突和权利争斗。来源

  2. 面临严重内忧外患:清末政治制度改革是在清朝面临严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进行的,试图借用西方资产阶级君宪制度维持统治,但未能成功。来源

  3. 制度设计不当:清政府试图通过法律的变革和“宪政”的允诺实现“皇位永固”,但这些措施并未能适应新的政治伦理和行为模式,导致失败。来源

  4. 社会矛盾尖锐:在经济上大力发展工商业,而在政体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变法图强举动,因触动了清政府实际的掌权人慈禧太后的利益而被迫终止。来源

  5. 思想准备不足:清廷在思想上没有充分的准备,尤其在政治伦理和行为模式方面缺乏足够的预备,使得很多建制仅存于纸面。来源

  6. 民族问题和宪政建设失败:清朝政府没有“民族平等”的现代意识,语言统一从民间思想上升为制度设计,更关键的还在于政府的推动,失败,并将其认定为多民族国家宪政建设失败。来源

这些因素综合导致了清朝政府在晚期尝试推行君主立宪制的失败。

继续提问

津ICP备19006161号